聽說,今年(2021年)315晚會打了廢舊鋼筋黑色產業鏈一個措手不及。這種廢舊鋼筋由于違規操作直接流入了市場,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實際上,廢鋼作為一種價值含量較高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相對成熟,且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2018年,我國主要可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3.22億噸,回收總值超過8700億元。業內預測,2020年我國主要可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將達到3.5億噸左右,增速曲線可知,包括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在內的主要再生資源回收情況良好。市場走向顯示,今年以來,在電爐鋼需求增長背景下,廢鋼消耗量持續上升,帶來了一波利好行情。電爐鋼,受益于碳中和概念的興起,或將為廢鋼利用以及煉鋼方式的“綠色化”轉型帶來關鍵性助攻。據業內機構稱,國外發達國家電爐鋼產量占比有一半左右,我國還不到10%,發展前景廣闊。這種煉鋼方式是“吃”廢鋼的大戶,主要關注方向一個是短流程電爐煉鋼,一個是長流程煉鋼,綜合考量算得上各有千秋。相對而言,短流程煉鋼在環保方面的特點更為突出,如:減少了鐵前的污染,整個污染排放比長流程企業降低了70%以上。我國已經提出,期望到2025年,廢鋼在總原料中的占比達到3成以上。而在制約廢鋼資源化效率的障礙中,廢鋼定級算得上是共性難題。不過據說,近期山西晉南鋼鐵集團與阿里巴巴達摩院、西安智者云集合作研發了AI廢鋼定級系統。一方面,“這套系統讓廢鋼定級效率大幅提升,時間節省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廢鋼的準確高效定級能優化成本效益。此外,《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的助攻也來得并不慢。自2021年1月1日起,《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業界普遍認為這為優質再生資源打開了窗口。鋼鐵行業經歷去產能、超低排放改造、產能置換等一系列轉型升級后,廢鋼回收利用的前路也逐漸明朗。截至2020年底,工信部已經發布了8批廢鋼鐵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名單,將廢鋼利用能力又往上拉升了一大截,持續改善廢鋼鐵回收加工行業長期存在的“小、散、亂”的局面。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提議也部分涉及再生資源回收。如全國人大代表溫娟就建議,應完善資源回收渠道,統籌建立回收利用體系,進一步規范個體廢鋼回收經營者回收、分揀行為,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打假有底氣,政策強助攻。廢鋼黑色產業鏈存在巨大的環境、安全等隱患,善加利用卻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行業更好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轉型。利弊盡顯,高下立判。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