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發布《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2012年我國發布《關于依法嚴懲“地溝油”犯罪活動的通知》。至此,我國拉開了“吃得放心”保衛戰、阻擊戰、攻堅戰、包圍戰序幕。時至今日,“地溝油”基本只保留了歷史,很難再看到大規模的灰色產業鏈。餐桌上的安全越來越真實,這與餐廚垃圾處置產業的發展脫不開關系。在垃圾分類的推動下,城鄉餐廚垃圾分出量大幅上漲,收運系統趨于完善,針對餐飲行業的“上門回收”服務、臺賬制度、溯源追責等鋪開了一張無縫的網,并且收起了嚴密監控防線。“變廢為寶”是這條產業鏈的核心渠道,為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提供了前提必要條件。餐廚廢棄油脂變身“生物柴油”大行其道。在經歷預處理、酯化反應、脫醇處理、去甘油等工藝后,廢棄油脂就能順利轉化為生物柴油了。上海B5生物柴油在加油站正式站穩腳跟就證明,廢棄油脂煉制的生物柴油具有市場價值。而其不僅僅能消納大量的餐廚垃圾廢棄油脂,還能直接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生物柴油尾氣有毒有機物、CO2、CO排放量為普通柴油的10%,顆粒物為20%,且不含芳香族化合物。曾有研究表明,按照每年產生廢油脂1000萬噸來估算,全國生物柴油市場空間超過400億。業界正在積極探索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如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工藝研究所聯合業內企業,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標志著液態分子催化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實現工業化驗證。再如,諾和諾德基金會已經準備出資在奧爾胡斯大學啟動一項新的研究項目,研發通過完全自然的過程,將有機廢物轉化為可直接注入汽車的可持續生物燃料系統。這個想法源于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依賴于光的酶,它能將脂肪酸脫羧生成烷烴,從而合成生物燃料。當然,廢棄油脂也不止“生物燃料”這一條路可走,曾經就有大學生將廢棄油脂做成了肥皂。從側面也可以證明,廢棄油脂的再生利用,既有可行性,也有利可圖。基本上現在的餐廚垃圾處置業務公司都有條件進入油脂再利用產業領域,即使面對“能源系”企業對生物柴油、生物燃料業務領域的競爭,“固廢系”環保企業仍有先天優勢。一方面,廢棄油脂源頭收集和運輸,接駁環衛和固廢體系,納入了全過程監管,與餐廚垃圾處置連在了一條線上。很多餐廚垃圾處置企業由于一系列原因,會將粗煉后的廢油脂銷售給其他企業,也就是說,生產生物柴油的“能源系”企業被排在了餐廚垃圾處置企業的下游。另一方面,餐廚垃圾處理工藝,長遠來看更符合環保標準。而且,從環保監管的角度來看,餐廚垃圾處置企業的監管要更便利一些,與收運體系監管一起。現在很多標的招標,都是連同廢棄油脂處置一起放在條款中的,可見這種“一站式”操作還是比較受市場青睞的。至于,廢油脂再利用到底賺不賺錢這點,且撇開“能源系”分羹態度不說,用數據說話。濟南十方項目中,粗油脂銷售收入占比35%,略遜色于餐廚垃圾處置費占比,青島十方項目中粗油脂銷售收入占到則達到了39%;維爾利常州項目,粗油脂收入成為新盈利點,2019年底營收近4000萬元。再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生活垃圾分類廚余(果蔬)垃圾專業化收運服務報價114.38元/噸;維爾利中標5003萬元餐廚垃圾處置設備采購項目;3000多萬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理項目9月17日開標;眉山市餐廚垃圾綜合利用項目成功簽約。從餐廚垃圾處置需求,看廢棄油脂再利用產業的繁榮,可見一斑。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3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