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li>
  • <table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table>
  • <noscript id="0eggi"></noscript>

    讓非法轉移無處可逃 為期4個月的危廢執法行動開啟

    上傳時間:2020-07-23 09:46:00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通知》,決定于2020年7月至11月,組織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活動。其中明確將對情節惡劣、影響較大的典型案件實施聯合掛牌督辦,并抽調環境執法、固體廢物管理、環境監測人員組成專案組,對非法轉移、傾倒的危險廢物追根溯源,摸清產生、運輸、傾倒鏈條,對鏈條上涉案企業和個人,依法實施嚴懲重罰。用法律來規范危廢處理是當下亟需的。近年來,我國各相關部門對這一方面呈現高壓態勢,6月,生態環境部根據相關法規起草了《危險廢物環境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其中對危險廢物每一個環節進行規范,并將行政監管前置。日前,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從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展開包括危廢處理在內的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化工園區、化工企業等是重點整治對象,要求危險廢物貯存、運輸、處置等全過程監管實施起來,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為什么會時常發生危廢處理違法事件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危廢產量逐年增加。我國危險廢物包括46大類、479小類,化學工業是我國危險廢物的第一來源行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有數據預測,在2020年我國受到醫廢產出量增長的推動下,危廢產量或將超過10000萬噸。而我國危險廢物處理量仍低于產生量,有業內人士曾預算到2020年我國危險固體廢物處理比率為84.4%。另外,雖然從事危廢處理的企業越來越多,但企業對危險廢物的處置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數據顯示,全國62%地企業僅能處理1-10種危廢品類,而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品類地企業僅占1%;從處理量上來看,處理能力達到1000噸/日地企業僅占0.3%。各地方危廢處理能力不均衡是另一個原因。當下,不少地方都存在危廢處理場地和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東部地區焚燒和填埋能力緊張,而江蘇、四川、重慶、云南等省市的危廢處置能力嚴重缺乏。解決區域性產能錯配,跨省、跨區域合作是有效的辦法。盡管我國已經實行了危廢轉移聯單制度,四川和重慶已經開展了這一領域的深度合作,但手續復雜,各省管理制度不統一,審批耗時,一般辦理跨省轉移手續需2-3個月。另外,如果將四川和重慶危廢跨省市轉移開展深度合作的方式推行到全國也是有難度的。綜上所述就是我國危廢處理目前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當然,在用嚴厲執法規范危險廢物處置的同時,我國也正在加強各地方的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給予政策或資金方面的支持,軟硬兼施,力爭大幅度提高我國危廢處理能力。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37296.html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