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li>
  • <table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table>
  • <noscript id="0eggi"></noscript>

    2018年秸稈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

    上傳時間:2019-02-25 10:24:00

    市場規模緩慢增長
      秸稈是較為理想的綠色再生資源,可以用作燃料,提高冬季日光溫室、豬舍的溫度,燃燒后的草木灰作為肥料還田;同時,秸稈還可以飼料化、基料化,把秸稈腐熟后用作基料生產草腐菌,通過秸稈還田、深耕深松等技術,改善耕地質量;秸稈發電也是秸稈優化利用的另一種主要形式,與燃煤發電相比,秸稈發電產生的氮氧化物較少,熱值高,對緩解和最終解決溫室效應問題具有潛在的貢獻價值。
      在秸稈各種利用方式中,秸稈飼料收益最高,凈效益達到717元/噸;其次是秸稈發電的173元/噸;秸稈沼氣凈收益也超過100元/噸,達到125元/噸;秸稈還田效益最差,因此推廣這一模式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補貼。
      隨著秸稈由過去僅用作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拓展到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工業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過去傳統農業領域發展到現代工業、能源領域,秸稈的綜合效益快速提升,并在龐大的秸稈產量下實現行業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
      根據農業部數據,2011-2017年,我國秸稈垃圾產量整體呈穩定增長趨勢,但受制于農作物播種面積,產量增長幅度較小,復合增長率僅為0.57%。2017年,我國秸稈垃圾產量約為8.68億噸,預計2018年在8.72億噸左右。
      結合上述收益水平以及國家政府的大力補貼,2017年,秸稈垃圾處理行業收益規模達到1884.0億元,同比增長0.8%,行業收益率達到56.8%;預計到2018年,行業收益規模有望繼續增長至1890.9億元。
      市場規模來看,2017年,我國秸稈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3317億元,相比2011年的3205億元增長了3.5%;預計2018年,秸稈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在3329億元左右。隨著我國秸稈垃圾處理的利用率的不斷提升及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未來秸稈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緩慢上升態勢。
    競爭強度將加大
      首先,在應用趨勢方面,我國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趨勢體現在秸稈新能源開發利用量增加、秸稈飼用量增加、秸稈工業加工利用量增加、秸稈食用菌養殖利用量增加,而秸稈廢棄和焚燒量減少、秸稈直接燃用量減少。另外,秸稈過腹還田、秸稈沼肥還田和秸稈過腹沼肥還田逐步替代秸稈直接還田。預計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
      其次,在產品趨勢方面,秸稈綜合利用行業產品仍將圍繞“五化”展開,即秸稈肥料化、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秸稈原料化以及秸稈基料化。
      第三,在技術趨勢方面,提高土壤肥力的微生物學、酶學、動物學、化學計量學機制,以開發適宜的秸稈直接還田配套的農藝措施,充分發揮秸稈直接還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時避免次生危害的發生,進而達到充分提高作物產量的目的;進一步發展秸稈粉碎還田機、深松機、大功率拖拉機等機械,保證秸稈直接還田的順利、高效實施,加強秸稈利用的配套機械裝置的開發和改進,尤其要重視秸稈撿拾和打捆機械;加強秸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發,通過各種加“環”組“鏈”技術,將各種秸稈利用措施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途徑的綜合利用方式,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產業化和高效化目標。
      最后,在競爭趨勢方面,目前秸稈垃圾處理企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業化的秸稈垃圾處理企業,這類企業往往成立年限不長,規模較小,往往地處農作物種植大省;另一類是由環保類企業延伸出秸稈垃圾處理業務。但無論一二類企業就秸稈垃圾處理業務而言,競爭力均一般,行業內尚未有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的企業。隨著我國秸稈綜合利用市場技術及產品的日益成熟,未來,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參與企業將越來越多,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大。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