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li>
  • <table id="0eggi"><option id="0eggi"></option></table>
  • <noscript id="0eggi"></noscript>

    2018年秸稈發電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烽火狼煙”下的秸稈再利用

    上傳時間:2019-01-04 10:00:00

    良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秸稈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是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新能源之一,秸稈發電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秸稈發電可分為氣化發電和燃燒發電,其中氣化發電工藝過程較為復雜,秸稈燃燒發電成為可行的規模化應用途徑。   

        ——突出的經濟效益。不同農作物的秸稈發熱量略有差異,但是整體發熱量較高。根據相關研究,秸稈平均熱值為15000KJ/kg,相當于煤炭的50%。同時,秸稈發電帶來的秸稈回收利用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儲運過程會相應增加就業崗位。秸稈燃燒發電之后的余灰含有鉀、磷、鈣等成分,可以作為高效的農業肥料,降低農作物種植成本。   

        ——良好的生態效益。秸稈與煤炭相比,平均含硫量僅為煤炭的1/3,燃燒后產生的含硫化合物較少,除塵后的煙氣可以直接排放進入大氣中,同時可以避免露天秸稈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同時,秸稈燃燒發電可以有效降低煤電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環保監管日益加強的情況下有著巨大優勢。   

        ——優異的社會效益。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國家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秸稈作為清潔生物質能源的一種,利用秸稈進行發電有助于降低煤炭消耗比例,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  

    秸稈產量多,可利用規模大  

     

        秸稈發電行業的發展與我國秸稈產量有著直接關系,目前我國暫未統計秸稈產量,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我國歷年農作物產量和草谷比進行測算,發現2012-2017年,得益于我國農作物產量的穩定提高,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整體呈增長態勢。2015-2017年秸稈產量略微有所波動,但是穩定超過11億噸,預計2018年我國秸稈產量接近11.35億噸。總體來看,我國秸稈產量巨大,這為秸稈發電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市場,也為秸稈發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注:草谷比系數是指農作物的生物質折算系數,是測算農作物廢棄秸稈資源的常用方法。  




    項目成本高,發電利用率相對較低   

        雖然我國秸稈年產量大,且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中國秸稈發電卻不是一帆風順,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項目建設成本高昂。目前,我國秸稈發電設備研發依然處在起步階段,秸稈中鉀、氯質量分數較高,易破壞金屬表面的鈍化膜,為防止秸稈鍋爐的受熱面腐蝕而大量采用特種耐腐蝕鋼材,帶來了發電設備的高昂成本。同時,由于秸稈燃料比重小、體積大,堆放過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由此帶來了較高的土地購置成本。在設備成本和土地成本的雙重壓力下,我國目前秸稈發電項目成本約為同等情況下火電項目的兩倍。


        目前,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接近國家規劃目標,但能源化的發電利用率相對較低。生態環境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下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要求,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加強秸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而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接近82%,其中肥料化利用占比47.2%,飼料化占比17.99%,而進行秸稈發電的能源化利用僅占比11.79%。


        作為秸稈清潔利用的重要手段,以及生物質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秸稈發電行業發展曲折,受限于高成本推進速度緩慢。但是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以及相關技術設備的不斷研發中,我國秸稈發電利用率將會逐漸提升,助推秸稈綜合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